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环球滚动:银行三大路径迎战净息差管理难题

2023-06-16 09:15:32 来源:证券时报

我国居民防御性储蓄意愿,今年以来居高不下。

记者查阅央行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发现,截至今年5月末,“个人存款”科目余额环比增加至130.43万亿元,是继3月末的131.1万亿元之后,再一次突破130万亿元。


【资料图】

在存款过剩的环境下如何保住净息差、如何构筑资产和负债的有效平衡,成了银行业眼下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国有大行、股份行、农商行依次集体调降存款利率,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直观解题思路。

从长远方向上看,银行进行客户存款成本管控,主要有三条明确的可行性路径:引导活期存款向理财转化、加强低成本客户存款付息率考核、通过对公和零售两条线优化存款结构。

各类型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6月8日,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大幕。此后不久,6月12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纷纷宣布,调整部分人民币存款产品利率,下调幅度多在5至15个基点(BP)不等。

跟随大行、股份行的步伐,近日深圳农商行、上海农商行等多家农商行,以及多家村镇银行陆续加入下调利率阵营,纷纷发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公告,下调范围涵盖活期、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等各类型和各期限的存款产品利率。

以上海农商行为例,该行6月13日宣布下调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5个基点至0.20%。这一利率水平与六大国有行持平。这也是该行近一年以来第四次调整存款利率。该行于去年9月、11月份相继调整了各期限整存整取定存、协定存款等存款产品的利率。

6月12日至14日,灵川深通村镇银行、苍梧深通村镇银行、信阳平桥中原村镇银行、阳城三禾村镇银行、扶绥深通村镇银行等多家村镇银行也陆续发布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公告。

整体来看,本轮调降,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两年期定存下调10个基点至2.05%;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2.45%、2.50%。至此,各期限品种挂牌利率全部降至2.5%以下,执行利率也必然将大范围告别“3时代”。

不过,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民营银行长期限存款产品还保有3%的利率。

例如,阳城三禾村镇银行自6月14日起下调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也只从此前的3.2%下调至3.1%。再如,扶绥深通村镇银行尽管也于近期跟进下调步伐,但其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仍然具有吸引力,分别为3.5%和4%。

在存款利率普遍调降背景下,一些大额存单、美元存款产品、银保产品等相对高收益的存款或理财产品开始走俏。

“我们大额存单自5月份发行后,目前还没接到有进一步发售的通知,可能分行上半年的额度已经用完。”华东一家国有大行客户经理表示,即使该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仅比同期限的普通存款利率相差无几,但基本是一经发行就迅速售罄。

“确实近期过来咨询产品利率的客户较多,他们对当前存款利率都不太满意。不过,我们网点推荐的定价利率在3.5%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青睐,很多客户从此前的不关注到如今主动抢购,因为这类产品的利率在6月底就要降低至3%。”另一家股份行客户经理表示。

利率后续怎么走?

自从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利率整体上经历了两轮调降,分别是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

今年4月份至5月份,河南、湖北、陕西等地的中小银行,以及部分股份行下调部分存款利率,降幅在10到55个基点之间,这被认为是部分银行对第二轮下调动作的补降。

前两轮调降有三个共性:一是均为大行先行、中小行跟进;二是受今年以来储蓄定期化趋势加深影响,定期下调幅度均大于活期,且长期限下调幅度更大;三是两轮调降均遵循了资产端利率先下行,负债端后下行的节奏。

已有银行业人士对第二轮利率调降有过预判。招行高管在一季度业绩分析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两个因素的共性作用,使得存款刚性成本已呈现企稳迹象。

一是各家商业银行对于压降存款成本的认知在不断加强,以前存款成本高定价较多的城商行、农商行在主动降低存款利率;二是自律机制在发挥作用,去年银行自发降低存款利率,已对存款成本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接下来随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保持稳定,不排除商业银行通过自律机制,进一步降低存款成本。

而现在,上述预判落地,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果然在6月对存款利率进行下调。而未来存款利率还会不会进一步被下调,市场高度关注。

综合多份机构研报,机构对于存款利率的走势目前最具有确定性的判断是:未来存款平均利率仍有下探空间。比如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未来1至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而广发固收团队研报则认为,长期存款利率可能仍有20~30BP的下调空间。

保住息差警戒线银行有三大举措

按此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

Wind数据显示,42家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低于1.8%。而从行业整体来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74%的历史低位,较去年年底继续下行17BP。

所以一场“息差保卫战”早就悄然打响,这一次集体调降利率,就是一种应战的表现。

记者近日走访了民营经济活跃的杭州、湖州两地,至少有两家上市公司负责财务的高管表示,所在公司今年授信使用率不足40%,且利率进一步降低。监管数据亦可佐证,今年3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再创新低。

各家银行早就把稳定息差和利息净收入作为现阶段重点工作。据记者梳理,银行加强客户存款成本管控主要有如下三种路径:

一是引导活期存款向理财转化。例如,招行高管表示,4月以来,有一部分客户的储蓄存款转向低波动、稳健产品(如现金类理财产品)以及一些公募基金产品。业内研究人士认为,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居民投资理财意愿逐步恢复,部分存款回流到资本市场、理财市场。

二是加强低成本客户存款付息率考核。例如,兴业银行加大了对一年以内(含)普通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以及活期和通知存款等结算性存款考核力度,有序压降存款付息率下降。

三是通过对公和零售两条线优化存款结构,腾挪置换出更稳定的负债来源。比如在对公方面,加强存款拓展能力,压降一些高成本负债;在零售方面,以代发、财富、个人养老金、收单等业务为抓手,推动存款结构改善。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推荐内容